恒大要退市了!2.4万亿债务压垮的不仅是购房者和供应商美牛股,还有一个荒诞的真相:当30万业主在寒风中苦等交房,当广东老板攥着8000万商票欲哭无泪,一群叫\"清盘人\"的人正忙着数钱。他们手握\"优先扣除\"的特权,哪怕债主血本无归,自己的律师费、车马费、成功费照样从恒大尸身上先扒一层皮。这哪是破产清算?分明是\"秃鹫盛宴\"!今天咱们就扒开这场闹剧的底裤——凭什么企业死得越惨,清盘人赚得越欢?
一、\"优先扣除\":清盘人的\"合法抢劫\"术
在香港高等法院的债权人登记处,广东供应商张先生盯着那张《公司清盘条例》条文,手气得直抖。条例白纸黑字写着:清盘人费用排在\"支付瀑布\"最顶端,优先于员工工资、有抵押债权,甚至比业主的购房款还靠前。这意味着什么?他那8000万商票可能变成废纸,但安迈顾问团队光是基本工资就按小时计费——资深律师8000港元/小时,普通助理2000港元/小时,一个50人的团队每月光人工费就烧掉上千万。
更气人的是收费公式:首50万拿10%,50-100万拿7.5%,100-500万拿6.5%,超过500万的部分再抽1%。就算恒大最后只变卖了200亿资产,清盘人也能轻松揣走2亿多。这哪是服务费?分明是\"死亡遗产税\"!有债权人吐槽:\"我们是来讨债的,结果自己先成了被薅的羊毛。\"
但你还别不服,这套规则在香港玩了上百年。法律界人士会告诉你:\"不给清盘人开特权,谁愿意接这种烂摊子?\"这话听着有理,可仔细一想全是漏洞。就像给病危病人做手术,医生说\"不管救活与否,先交100万手术费\",这到底是救人还是趁火打劫?恒大案里,安迈团队光是梳理1300个项目的资产清单,就已经花掉了8000万港元——这些钱,本可以给购房者多盖几层楼。
二、清盘人黄咏诗:从\"救火队长\"到\"财富密码\"
安迈顾问的黄咏诗最近成了香港财经版的红人。这位在瑞幸咖啡重组案、雷曼兄弟清盘案里摸爬滚打的女强人,如今手握恒大这艘破船的方向盘。媒体把她吹成\"临危受命的救世主\",但圈内人都知道,这哪是救世?分明是抓着了\"财富密码\"。
恒大清盘团队50多号人美牛股,每天的工作就是\"数烂账\":追讨转移的60亿股息,起诉普华永道审计失职,评估那些烂尾楼值多少钱。听起来辛苦?可人家每小时收费抵你一个月工资。更狠的是\"成功费\"——追回一笔资产,额外抽成10%-20%。比如追回许家印那60亿,安迈能再赚6-12亿。这就像渔夫撒网,不管捞上来的是鱼还是石头,网费先算清,捞到鱼再抽成。
最骚的是\"特别费用\"。黄咏诗团队说要去美国调查夏海钧的豪宅,差旅费、律师费全算恒大头上;说要请个风水师看看烂尾楼能不能涨价,费用也从资产里扣。有债权人质疑:\"请风水师也算清盘成本?\"法院回复:\"清盘人专业判断,不予置评。\"这哪是专业判断?分明是把恒大当成了\"无限额信用卡\"。
三、权力比许家印还大:清盘人成了\"隐形皇帝\"
现在的恒大,公章在安迈手里,银行账户被冻结,连发公告都得署\"清盘人黄咏诗\"的名字。许家印?早就成了局外人。清盘人的权力有多大?说出来你可能不信:
资产处置权:北京某块地值10亿还是5亿,黄咏诗团队说了算。有债权人怀疑资产被低价贱卖,想去查评估报告?抱歉,\"商业机密\"。
诉讼发起权:起诉普华永道索赔5600亿,哪怕最后只追回1亿,诉讼费也得债权人买单。安迈稳赚不赔,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钱。
黑箱操作权:清盘报告想写啥就写啥,债权人委员会想提意见?先交50万\"申请费\"再说。有律师吐槽:\"他们说花了1亿调查,你连发票都看不到。\"
更讽刺的是监督机制。理论上法院和债权人委员会能管,但实际上呢?法院一年处理几百个案子,哪有空盯着恒大的每一笔开销?债权人委员会成员自己都是债主美牛股,忙着吵架内斗,谁有精力监督清盘人?这就像让猫去监督老鼠,结果老鼠把猫窝都给端了。
四、跨境清盘:左手法律右手政治的\"极限拉扯\"
黄咏诗最近肯定头疼得很。恒大90%的资产在内地,但香港法院的清盘令到了内地就成了\"废纸\"。她团队跑到深圳某项目查账,银行直接把他们轰了出来:\"内地公司受内地法律管,香港清盘人算老几?\"
这就是跨境清盘的尴尬:香港法院说\"资产归我管\",内地法院说\"项目我要保交楼\"。去年深圳法院好不容易认可了香港的森信洋纸清盘案,可恒大这种级别的庞然大物,地方政府能让外人随便动?某烂尾楼业主说:\"清盘人天天喊着追资产,我们只想要房子。\"结果就是:安迈在香港忙着打官司,内地政府忙着协调复工,两边各玩各的。
更绝的是许家印的资产转移术。他把钱通过离岸公司、家族信托倒到海外,清盘人想追讨?得先过美国、开曼群岛、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法院——一圈下来,律师费比追回的钱还多。有投行人士算过:就算安迈花5亿追回10亿资产,扣除成本后债权人能分到2亿就谢天谢地,可安迈已经赚得盆满钵满。
五、清盘人经济学:当\"丧事\"变成\"喜事\"
现在香港楼市哀鸿遍野,路劲、富力、弘阳排着队等清盘,可安迈、德勤这些公司却在扩招。克而瑞数据显示,2025年房企到期债务5257亿,这哪是债务危机?分明是清盘人的\"丰收季\"!
更魔幻的是审计圈。普华永道因为恒大丑闻丢了75%的客户,安永趁机接手25家,市占率飙到44%。实体企业在跳楼,服务业在数钱,这就是香港的\"清盘人经济学\":楼塌了,律师楼的灯更亮了;公司破产了,会计师的钱包更鼓了。
有人说这是\"专业价值\",可普通老百姓看不懂:为什么盖楼的亏得底裤不剩,数楼的却赚得盆满钵满?为什么30万业主没房住,清盘人却能拿着他们的血汗钱付律师费?这套逻辑,与其叫\"专业服务\",不如叫\"合法分赃\"。
结语:当\"薅羊毛\"成了产业链
恒大退市那天,香港某咖啡馆里,几个清盘人举杯庆祝。窗外,债主们举着横幅抗议,标语上写着\"还我血汗钱\"。这荒诞的一幕,道尽了资本游戏的真相:有人负责创造财富,有人负责收割财富;有人用一辈子积蓄买房,有人用一纸清盘令暴富。
黄咏诗们或许会说:\"我们只是按规则办事。\"可规则是谁定的?为什么受损的总是普通人?当清盘人成了\"破产生意\"里最大的赢家,当烂摊子越大赚钱越多,这个社会的公平正义,到底在哪里?
恒大的故事还没结束,但清盘人的\"财富密码\"已经写好了:只要还有企业在破产,就有人在数钱数到手抽筋。至于那些在寒风中等待交房的业主,在法庭上哭诉的供应商——他们的眼泪,不过是这场资本盛宴的下酒菜。
作者声明:作品含AI生成内容
金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